问题:焊膏量不足、偏移或厚度不均。
解决方案:
使用激光钢网(Laser Stencil),确保开孔尺寸与PCB焊盘匹配(推荐厚度0.1-0.15mm)。
定期清洁钢网,避免堵塞(每50次印刷用酒精擦拭)。
采用SPI(焊膏检测仪)实时监控印刷质量。
问题:焊盘或元件引脚氧化导致润湿性差。
解决方案:
PCB焊盘存储时使用真空包装,并控制车间湿度(≤40%RH)。
对氧化焊盘进行等离子清洗或轻微打磨(需谨慎避免损伤镀层)。
选择镀金/镀银焊盘(优于OSP处理)。
问题:温度曲线不匹配焊膏特性。
解决方案:
根据焊膏规格(如SAC305)设置回流焊温度曲线:
预热区:1-3℃/s升温至150-180℃(挥发助焊剂)。
回流区:峰值温度235-245℃,持续30-60秒(确保熔融充分)。
使用热电偶测试板实测PCB热点温度,避免冷区。
问题:大元件与小元件相邻导致热失衡。
解决方案:
避免将大热容元件(如连接器)与0402以下小元件靠近布局。
增加热平衡焊盘(Thermal Relief Pad)——适用于接地大铜箔。
引脚结构:优先选择带自对位结构(如定位柱)的连接器。
引脚镀层:推荐镀锡(Matte Sn)或镀金(Au),避免纯锡镀层(易产生锡须)。
双工艺混合:
对高引脚数连接器,采用SMT+波峰焊(先贴片后插件补焊)。
或使用选择性焊接(Selective Soldering)精准控制焊点。
底部填充胶:对BGA型连接器,点胶加固防开裂。
长尺寸连接器:增加压块。
AOI(自动光学检测):检查引脚末端焊锡爬升高度(需≥50%引脚高度)。
X-Ray检测:适用于隐藏焊点(如板对板连接器底部)。
返修台:用热风枪局部加热,补加焊膏(禁止直接烙铁触碰,易损伤塑胶壳体)。
IPC-A-610G:Class 2/3级焊点验收标准。
J-STD-001:焊接工艺技术要求。